99久热在线精品视频观看,色撸网在线视频,中文字幕亚洲欧美专区,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大牛影视 ,中国女人内谢69xxxxx在线观看

二維碼
微世推網(wǎng)

掃一掃關注

當前位置: 首頁 » 快聞頭條 » 科普 » 正文

“你為什么要采訪我?我只是沙漠里的一粒沙”

放大字體  縮小字體 發(fā)布日期:2017-09-04 17:10:41    瀏覽次數(shù):268
導讀

[假張按]去過紐約的人都知道,紐約有一條“福建街”。紐約是全世界除了中國本土和新加坡這樣的華人社會以外,華人人口最多的城市。大大小小的唐人街有七八個,最早的老唐人街有100多年的開埠歷史,主要是廣東人和香

[假張按]


去過紐約的人都知道,紐約有一條“福建街”。


紐約是全世界除了中國本土和新加坡這樣的華人社會以外,華人人口最多的城市。大大小小的唐人街有七八個,最早的老唐人街有100多年的開埠歷史,主要是廣東人和香港人打下的江山,在這里粵語是通用的語言。


大概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,以福州和周邊縣市為主的福建人開始大規(guī)模向海外偷渡,很多村、乃至縣,幾乎整個被掏空。比如福清縣,據(jù)說100多萬人里有70萬在國外。


福建民間流傳一句話,“臺灣人怕平潭人,日本人怕福清人,英國人怕連江人,美國人怕長樂人,全世界都怕福建人”。


意思就是平潭人主要移居到臺灣,福清人到日本,連江人到英國,長樂人到美國。


這些長樂人到了紐約以后,選擇了緊挨著老唐人街、原本比較偏僻的一塊地方扎堆住了下來,最終把那里的東百老匯大道變成了一條福建街。在那里,福州話才是通用語言,街上到處是福建餐館



拜前幾十年美國寬松的移民政策所賜,這些人到了紐約以后就黑了下來。美國默許他們的存在,甚至還在很多方面給他們提供便利和保護。


紐約市的警察明知他們沒有身份,但是法律規(guī)定不能隨意要求他們出示護照,否則警察就得吃官司了。在正確的語境里,甚至連“非法移民”這個詞都不能用,要說“無證移民”,undocumented immigrant。


現(xiàn)在這個福建人建立的新社區(qū)規(guī)模巨大,人口已經(jīng)超過了老唐人街。全紐約50萬中國移民,有20多萬是福建人。


這些福建人可以說是上一輩中國人典型的一個縮影——


在中國經(jīng)濟還不太發(fā)達的那個年代,出身底層的他們?yōu)榱松娌粨袷侄武b而走險,在異國他鄉(xiāng)用接近塵埃的姿態(tài)頑強地扎根下來;


他們吃苦耐勞,在最惡劣的生活環(huán)境里高強度工作,他們賺的錢真的可以稱之為血汗錢。


很多剛偷渡到美國的福建人生存狀況極其惡劣,我曾經(jīng)去過他們住的地方探訪,一個黑暗無光的小房間,擺滿了上下鋪的床位,床和床之間僅留下一人寬的過道。


他們省吃儉用,在中餐館打黑工的人因為吃住都由餐館提供,一年賺的三四萬美金可以一分不少全部攢下來寄給留在國內(nèi)的家人。


也有人攢了錢,開始自己開餐館、開洗衣房,然后把家人接過來。那些福建農(nóng)民,就是這樣硬生生地在紐約開創(chuàng)出了自己的地盤。


他們的經(jīng)歷,是美國夢,也是中國夢。


對于這些人,大多數(shù)中國人一無所知;而美國的主流社會同樣也是一無所知。


很少有人知道,就在宇宙中心,世界最繁華的城市里,就在他們不遠,生活著這樣一群人。


但是,我覺得他們的生存狀況,值得關注。


我的朋友榮筱箐在紐約做了很多年的記者,還曾經(jīng)得到普利策新聞中心的資助,采訪了近百名紐約福建人。


我請她寫了一篇文章,有點長,但是相信我,值得耐心看完。

1


七月底我在紐約參加了一場葬禮,儀式感十足,卻不是“讓鋼琴靜默,鼓聲沉郁……給白鴿子戴上黑領結(jié),給交警戴上黑手套”的那種儀式。


到場的幾百人雖大都身著黑衣,腰里卻系著巴掌寬的紅綢腰帶;現(xiàn)場樂隊主打嗩吶銅鑼,賣力的搞出個鼓樂喧天;主持人天生一幅哭喪臉,眉眼四角好像墜著秤砣,每個字出口都是一揚一頓三回轉(zhuǎn),無淚卻欲哭;孝子賢孫一字排開叩頭跪拜,扶靈痛哭者須有人攙扶才肯離開。


如此傳統(tǒng)的中式葬禮別說在紐約,就是在中國恐怕也要在偏遠的鄉(xiāng)下才得見。


其實這家殯儀館所在的地段,唐人街堅尼路41號,正是紐約的城鄉(xiāng)結(jié)合部,往西多走幾步就是人稱“福州街”的東百老匯。


這里聚居著80年代中到2000初偷渡高峰期從福州鄉(xiāng)下鋌而走險來到美國的偷渡客,街上店鋪門臉貨品吃食一應陳設,甚至人們的口音發(fā)型和衣著都跟福州鄉(xiāng)下如出一轍。


葬禮上的逝者是位享壽86歲的老人,名叫鄭光大。走在這條“福州街”上的人們很多可能并沒有聽過他的名字,但他跟他們多少都有些拐彎抹角的聯(lián)系。


在國內(nèi)的時候,鄭光大曾經(jīng)是一名中學老師,60年代到90年代鄭光大在福州亭江鎮(zhèn)教了三十多年生物,早年間有個得意門生名叫阿萍。


阿萍深得老師的賞識并不是因為成績好,那個年代生物課其實就是到田里學農(nóng),也無所謂成績。


阿萍在田里看到蚯蚓不會像別的女孩那樣嚇得尖叫,而是抓在手里把玩。還有,她家條件好,父親很早就下了南洋,從國外給她帶回的新自行車,她也會大方的借給同學去練車。


鄭光大當時就覺得這個女孩勇敢大氣與眾不同,后來她果然成了事。


2


這個阿萍,就是后來成為了美國近半個世紀最著名最傳奇的蛇頭、人稱“萍姐”的鄭翠萍。


鄭翠萍高二時趕上“史無前例”的浩劫,學校關門,她也輟了學??恐赣H的海外關系,輾轉(zhuǎn)香港來到美國,很快就做起了暴利的人蛇生意。


她出名一個原因是生意做得大。有多大呢?


在偷渡最高潮的十幾二十年的時間里,她差不多把福州鄉(xiāng)下的很多村子整個搬到了美國。


還有就是1993年發(fā)生的震驚全美的“金色冒險號”(Golden Venture)事件,她的一艘船載著286名福州偷渡客在紐約的海岸邊擱淺,被岸上的邊防警團團圍住,一些人試圖跳船逃走,結(jié)果十人被淹死,其他的人全部被抓。


當時這件事震驚了整個美國,報紙?zhí)焯靾蟮?,還拍成紀錄片、畫成漫畫、寫成書,一直到今天還影響深遠。


正是這起事件讓美國首次意識到來自中國的偷渡潮原來已經(jīng)蔚然成風,鄭翠萍也成了美國頭號通緝犯。


“金色冒險號”出事后,鄭翠萍逃回中國,但她跟老師鄭光大一直保持聯(lián)系。


聽說鄭光大打算在紐約搞一個亭江中學校友會,鄭翠萍從香港打來越洋電話,許諾將捐資四萬美元作為啟動資金,鄭光大欣然應允,因為在他心里早就已經(jīng)選定了鄭翠萍作為校友會的首任會長。


但是這筆錢并沒有到位。第二天鄭翠萍在香港被聯(lián)邦調(diào)查局逮捕,引渡回美國,判了35年,2014年因癌癥不治,死在得克薩斯的監(jiān)獄。


3


我跟鄭翠萍無緣得見,我來美國的2000年她正好被捕入獄。但去年拜普利策中心的新聞獎金所賜,我得以采訪了近百名萍姐的校友。


那時候鄭光大籌劃的美國校友會幾經(jīng)波折終于正式成立,會員人數(shù)超過15000人,這個規(guī)模讓很多中國名牌大學的北美校友會無法匹敵。


但不同的是這個校友會的會員大都只有初中文化,大多也曾是萍姐的“客戶”。


如果說紐約這個大熔爐里存在著一個各色人等組成的金字塔,那包括華人在內(nèi)的少數(shù)族裔就是金字塔的最底端。


如果說華人圈里也有一個金字塔,那福建偷渡客就是底端的底端:


他們來自福州鄉(xiāng)下,大部分不會說英語,甚至說不好普通話;


在商場里、地鐵里、醫(yī)院的候診室、婚禮宴席上,他們喜歡不分場合的用家鄉(xiāng)話大聲嚷嚷,遇到禮儀致辭時,他們又不善表達,往往說一個連貫的句子都要大費周章;


他們多數(shù)在餐館做工,沒日沒夜地送外賣,因為身上帶著現(xiàn)金常常成為被打劫的對象;


偶爾休息,在“福州街”上吃頓飯、理個帶有鄉(xiāng)土風情的發(fā)式、在卡拉OK廳里唱一首“老鼠愛大米”就心滿意足了。


他們的生活在旁人眼里是辛苦恣睢,甚至滑稽可笑,在他們自己眼里至少也是乏善可陳,我采訪過的偷渡客們,有好幾個問過我一個相同的問題:


“你為什么要采訪我?我只是沙漠里的一粒沙。”


4


可是這是些怎樣的沙呢?


就說陳繼華吧,1983年從亭江中學的高中部輟學在鎮(zhèn)里的船廠找了份學徒工,白干了一年一分錢沒拿到,接著當兵、復員、開車運貨,但父母都是漁民、自己又不會逢迎,他始終看不到出路。


偷渡潮興起后,他開始尋找機會。


1992年的夏天,機會突然降臨,中午得到通知,晚上就有船離開,他來不及向妻子和剛滿一歲的女兒告別,拿了幾件換洗衣服就上了船。


船上百十來個人,蛇頭準備的食物和水不夠了,最后每天只能吃上一頓壓艙水煮的稀米粥,就這樣在海上漂流一個月到了美國。


下船沒幾天,他就在中餐館里找了份活兒。三年后,他還清了27000美元的偷渡費;十年后他攢夠了錢,買了家外賣餐館自己給自己打工;又過了十年他給自己掙出了一幢房子。


但這二十年里,他每天工作12小時,一周七天,一天也沒有休息過。他的身體實在頂不住了,才在幾年前把餐館賣了,開起了出租車。


因為沒有身份,他一直沒敢回國,直到2008年,他終于成了美國公民,把女兒從福州老家接來團聚。這時候當初牙牙學語的女兒已經(jīng)17歲了,他整整16年沒見過自己的女兒。


這個故事聽上去好像電影傳奇,但其實幾乎每個福建偷渡客都有一部這樣的傳奇,只不過情節(jié)稍有變化。


比如有人從家鄉(xiāng)上路卻沒能到達美國,或是走海陸時翻了船淹死在水里,或是走陸路時穿過熱帶雨林被毒蟲叮咬喪了命;


有人歷盡艱辛到了美國,卻在送外賣時被歹徒劫殺,或者太過勞累倒在餐館的爐灶邊長眠不醒;有人來了美國與家人長期分離最后落得妻離子散;


也有人打餐館攢了錢轉(zhuǎn)去做地產(chǎn)或長途巴士生意,這些生意人無一不要面對對他們極不信任的監(jiān)管部門的額外“關照”,卻也可以兵來將擋,打一槍換一個地方,兜兜轉(zhuǎn)轉(zhuǎn)的做成腰纏萬貫。


但無論情節(jié)如何發(fā)展,他們似乎注定了要錯過一波最快的船。


在他們千辛萬苦離開中國之后,中國開始以百米跨欄的速度跑向富裕,人們的生活跟著水漲船高,當年那些屈指可數(shù)留在家鄉(xiāng)的同學校友,如今的生活已經(jīng)差不多可以和他們比肩。


但是四十年前誰能料到呢?他們離開家鄉(xiāng)時,家鄉(xiāng)的鄉(xiāng)鎮(zhèn)工廠一個月工資只有幾十塊人民幣,而在美國餐館里打苦工一個月能掙到兩千美金。


其實也不只是福州偷渡客,早些年來到美國淘金、卻錯過了中國最好發(fā)展機遇的中國人,現(xiàn)在誰心里沒有點悵然和失落呢?


一個人再怎么拼死拼活地努力去改變自己的生活,最終也拗不過時代浪潮的翻卷沉浮。在命運面前,誰不是一粒沙呢?

5


但福建偷渡客有個與眾不同之處:他們不抱怨,他們認命。


這一點從他們對中國的感情就可見一斑,他們當初是被中國改革開放的列車甩下的一群人,別人先富起來,他們卻一無所有背井離鄉(xiāng);


他們在美國大都通過申請庇護拿到綠卡,卻把餐館掙來的辛苦錢捐回家鄉(xiāng)修橋修路;


他們在紐約的街頭能跟說中國壞話的人大打出手,每逢中國人在國際比賽中奪了冠,他們會在微信朋友圈里紅通通貼出一片中國國旗。


他們對中國的感情有著最為樸素和簡單的邏輯:出生于中國是命,沒趕上好時候是命,不計得失地無條件愛自己的祖國也是命,命里注定的東西是不用細想的。


也正是出于這種樸素和簡單的邏輯,他們對幫他們來到美國的鄭翠萍也心存感激。


鄭翠萍病逝后葬禮在唐人街舉行,千人走上街頭為她送行,壯觀的場面讓紐約的“老外”都看傻了眼——天下怎么會有“受害人”對一個鋃鐺入獄的“人販子”依依不舍的怪事呢?


可是對于他們,她收取高額費用也好,逼他們沒日沒夜地打工還偷渡費也好,她畢竟是那個在他們看不到希望的時候給了他們希望的人。


在外人的眼里,萍姐被稱為邪惡的“蛇頭之母”,手上沾滿了偷渡客的血;可是那些因為她而得以成功偷渡到了美國的福建人,卻把她視為英雄和恩人。

6


在人們慣常的認識里,“偷渡”不是一個光彩的詞,它意味著見不得光的法外之地。


但什么是“法”呢?魚的洄游、鳥的遷徙不都是為了尋找更有利于生存的環(huán)境而進行的長途跋涉嗎?


人類為了尋求更好的生活遠走他鄉(xiāng),遵循的難道不也是這種超越了所有人為設界的自然之法嗎?


或者換個角度來看:


一個在中國體制下發(fā)了財、通過“合法”途徑在美國投資50萬美元換來綠卡的投資移民,真的有資格嘲笑一個在中國沒有得到任何機會、借錢偷渡、打工還錢、攢下的每一分錢都寄回家鄉(xiāng)的偷渡客嗎?


在鄭光大的葬禮上,他的學生們一一上前向老師的遺體鞠躬。我想起了他被確診肺癌后曾經(jīng)囑咐過他們的話:


“萬一我哪天不在了,你們要念念不忘祖國統(tǒng)一,念念不忘祖國富強,念念不忘中美友誼,念念不忘同學互助?!?/p>


做了多年的記者,我開始玩世不恭,對這種口號式的排比句多半只會嗤之以鼻,但這話從他嘴里說出來卻讓我感動,因為,他是真心的。


葬禮上,鄭光大的很多學生過來跟我打招呼,經(jīng)過了去年的采訪,我跟他們很多人成了朋友。但站在他們中間,我仍然感覺到自己是個“外人”,他們身上有一種只屬于福建偷渡客的特別的東西:


命如草芥,卻不惜代價地渴望生長,不挑雨水,不挑陽光,在天涯海角都能落地生根。這一點我永遠無法企及。

 
(文/小編)
免責聲明
本文僅代表發(fā)布者:個人觀點,本站未對其內(nèi)容進行核實,請讀者僅做參考,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、觸犯法律的內(nèi)容,一經(jīng)發(fā)現(xiàn),立即刪除,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。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,請及時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處理郵件:weilaitui@qq.com。
 

Copyright?2015-2025 粵公網(wǎng)安備 44030702000869號

粵ICP備16078936號

微信

關注
微信

微信二維碼

WAP二維碼

客服

聯(lián)系
客服

聯(lián)系客服:

24在線QQ: 770665880

客服電話: 020-82301567

E_mail郵箱: weilaitui@qq.com

微信公眾號: weishitui

韓瑞 小英 張澤

工作時間:

周一至周五: 08:00 - 24:00

反饋

用戶
反饋